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我们光明正大,为国为民的行为,简直被你说得一文不名。
B.“倾听龙的声音,感受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涵,挽救了那张失败的照片的命运,也挽救了那位摄影师的命运。
C.谈及健康秘笈,老人夸夸其谈,他可以连续做25个俯卧撑,已经坚持多年了。
D.被告人柳某叔侄因为殴打警察,接受了法院所判处的刑法。
14.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塑料垃圾、“用后即丢”的尿布、饮料瓶等大多数产品并不是可以进行生物降解的。但是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性质上发生变化,则是可以进行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他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促进生物的生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塑料物质的产品多数是不能降解的
B.在现实生活中,生物降解是不存在的
C.生物降解需要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
D.尿布等产品被粉碎并同其他物质混合后则是可以生物降解的
15.对于一个经历过贫困童年的富翁来说,他的消费行为有时显得________。对于大金额的支出,他会随随便便,甚至显得有些铺张浪费;而对于小金额的支出,他则不得不与自己________的吝啬性作斗争。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变幻莫测 积重难返 B.出人意料 与生俱来
C.反复无常 根深蒂固 D.不可思议 始终如一
13.【答案】B。解析:A项“一文不名”使用不当,其意为非常贫困,与语境不符。C项“夸夸其谈”感情色彩不符。其意为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含贬义,与语境不符。D项搭配不当。“刑法”是法律,不能搭配“接受”,应该为“刑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4.【答案】A。解析:文段第一句为主旨句,其后从生产厂家的不实宣传和研究结果两方面论证了主旨句,故答案为A;由“大多数产品并不是可以进行生物降解”可知,B项错误;由文段对厌氧条件下生物降解的说明可知,C项说法错误;D项的说法是生产厂家的不实宣传,但实际上这些产品并不能进行生物降解。
15.【答案】C。解析:通过对富翁在大金额支出的随便态度与小金额支出的吝啬态度的对比,说明富翁的消费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难以理解,故第一空排除形容变化多端,难以揣测的“变幻莫测”,排除A;第二空,由文段并不能推出富翁的吝啬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排除B;究其原因,富翁对小金额支出的吝啬态度是其童年经历的贫困生活所致,“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牢固,不易动摇。比“始终如一”更能体现其影响。故正确答案为C。
责任编辑(cfy82024)
更多>辅导课程
推荐图书
考试资讯
考试试题